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中国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中国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
但不管是哪天,“小年”可都不小。这天以后,人们开始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达了人们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历史渊源
在古时候,小年也叫“交年节”,意为立春前后,年节之交。关于过小年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东汉,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载:“腊明日更新,谓之小岁,进酒尊长,修贺君师。”关于小年祭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有晋周处所作的《风土记》:“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以及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等等。
南北「小年」
现在「小年」是有南北之分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最开始,是没有南北小年之分的。
在清朝中后期以前,我们国家无论南北,小年都是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
在清朝中后期以后,南方依然是腊月二十四日过小年,而北方则改为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
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传统节日
小
年
当时正值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在每年腊月二十三都是要在乾宁宫祀神,二十四才是祭灶。
但当时皇帝为了节省开支,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完神,也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
后来那些王族、有身份的达官贵人们,纷纷仿效。
再后来,北方的人们受到宫廷做法的影响,也跟着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祭灶、过小年。
这就是为什么北小年会比南小年早一天的原因。
小年传说
传说灶神原本是天宫里的御厨,有一年,王母娘娘大寿,灶神做了好多美食,众神仙吃的津津有味。
做最后一道甜点水晶菊花饼,他做的实在是太诱人了,竟忍不住自己全吃光了。
玉帝等了半天不见甜点,才知道灶神自己全吃光了,于是气呼呼的把灶神贬下了凡间。可是新来的御厨,做的食物总不合玉帝胃口。
李天王献上一计:“您找个理由,让他一年回来一次不就行了。”
于是玉帝下旨:“念其往日功劳,封他为灶神,记录民间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庭向我汇报。”
从此,灶神变出无数个分身,端坐千家万户的灶房,兢兢业业地工作。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习俗
小年饮食
南方
年糕
南方习惯小年做年糕。年糕音似“年高”,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甘蔗
我国福州传统的小年风俗里,依然保留着吃甘蔗并且完整保留甘蔗头的习俗,取“节节高”和“金榜题名”之意。
灶王糖
灶王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售期最短,只有过小年前后才上市的糖果。用这种糖祭灶,意在用灶糖粘性,粘住灶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北方
饺子
二十三的晚上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糖瓜跟关东糖的做法相似,只是关东糖是长条型的,拉成扁圆型就是糖瓜。糖瓜吃起来香酥脆甜,粘性很大。
火烧
火烧也是北方人在小年中喜欢吃的节令食品,尤其是对于河南人来说,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小年里吃着热热乎乎的火烧,也寓意着一家人在新年里团团圆圆,美满幸福。
小年仪式
祭灶
祭灶是南北方共有的习俗。祭灶之前,先要把之前旧的“灶王爷年画”撕下来,换成新的年画,这也就是老人常说的“辞灶”。然后在灶台上摆上各种食物,比如鱼肉、糖瓜等,再放上一碗清水和一把草豆。
掸尘
南方人称掸尘,北方人称扫房。小年这天,家家户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进行大扫除,以做到窗明几净,焕然一新,期待新春的到来。
剪窗花
在我国北方流传着剪窗花的习俗。窗花为节日烘托了喜庆的氛围,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年美文
《北京的春节》
老舍(节选)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
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多少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
《北平年景》
梁实秋(节选)
祭灶过后,年关在迩。家家忙着把锡香炉,锡蜡签,锡果盘,锡茶托,从蛛网尘封的箱子里取出来,作一年一度的大擦洗。
宫灯,纱灯,牛角灯,一齐出笼。年货也是要及早备办的,这包括厨房里用的干货,拜神祭祖用的苹果干果等等,屋里供养的牡丹水仙,孩子们吃的粗细杂拌儿。
蜜供是早就在白云观订制好了的,到时候用纸糊的大筐篓一碗一碗的装着送上门来。家中大小,出出进进,如中风魔。主妇当然更有额外负担,要给大家制备新衣新鞋新袜,尽管是布鞋布袜布大衫,总要上下一新。
《过去的年》
莫言(节选)
过了腊八再熬半月,就到了辞灶日。我们那里也把辞灶日叫做小年,过得比较认真。早饭和午饭还是平日里的糙食,晚饭就是一顿饺子。为了等待这顿饺子,我早饭和午饭吃得很少。
那时候我的饭量大得实在是惊人,能吃多少个饺子就不说出来吓人了。辞灶是有仪式的,那就是在饺子出锅时,先盛出两碗供在灶台上,然后烧半刀黄表纸,把那张灶马也一起焚烧。
焚烧完毕,将饺子汤淋一点在纸灰上,然后磕一个头,就算祭灶完毕。这是最简单的。比较富庶的人家,则要买来些关东糖供在灶前,其意大概是让即将上天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尝点甜头,在上帝面前多说好话。也有人说是用关东糖粘住灶王爷的嘴。这种说法不近情理,你粘住了他的嘴,坏话固然是不能说了,但好话不也说不了了嘛!
第二十三届“新作文杯”小学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启事
活动·主题
放
一、二、三年级
胆
小星星,一节节语文课,哪些主题内容令你印象深刻,浮想联翩?本次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让我们放开胆子,从我们童趣的眼光出发,以 “与课本里的民谣面对面”为题,来表达你的所想所感吧。
写作要求:题目自拟。针对选定的题目,你可以写你喜欢的课本里的民谣、民谣背后的故事、你学习民谣的故事、由民谣想象出的故事……
课本里的民谣
习惯歌:上学歌、洗手歌、过马路
习俗歌:剪窗花、春节童谣
风景歌:敕勒歌、江南、月儿弯弯
知识歌:绕口令、花名歌、对韵歌
活动·新规
1.讲好中华民族自己的故事,承接中华民族复兴使命。
第二十三届“放胆”,我们邀请时代少年,深度走进课本,表达对中华传统民谣的个性理解,写写民谣背后的丰富故事进行个性表达(小低段);表达对中华英雄人物的深层敬意(小高段)!
2. 注重文字本身,优秀作文重奖。
设特等奖3名,颁发证书和奖金1000元。你的文章价值“千金”。
参与流程
01
第一步:购买指导用书。
订购由新作文杂志社出版的《2023年太原市小学生毕业作文年度精选》。
定价:45.8元。
02
第二步:报名并提交作品。
为便于评审工作的开展,本赛事只接收电子稿件。
稿件请发送至:
小低组(一二三年级):xzw123fd@.163.com
小高组(四五六年级):xzw456fd@.163.com
征稿起止日期:
2024年1月1日—2024年3月15日
活动寄语
何谓“放胆”
放,小朋友能放开眼界,纵观天下;回眸历史,神游万里;纳天下于笔端,观古今于笔底。
胆,小朋友要有胆观察,表达发现;有胆想象,善于创造;有胆表达,凝思其中。
奖项设置
特等奖3名,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1000元。
一等奖,颁发获奖证书和精美奖品。
二等奖,颁发获奖证书。
三等奖,颁发获奖证书。
优秀指导奖,颁发获奖证书。
获奖作品将择优选登在2024年7&8期(第二十三届“新作文杯”小学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作品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