豢养娈童、谋逆弑父,一世英名的李世民为何会养出一无是处的长子

豢养娈童、谋逆弑父,一世英名的李世民为何会养出一无是处的长子

父子俩的嫌隙由此开始,李承乾失去了称心伤痛欲绝,不仅在东宫为称心树立墓碑,而且还赠予他官职,日日为了称心伤心落泪,无心政事。

第二,李承乾行为荒唐,触犯了唐太宗的忌讳。

李承乾不知为何突然迷上了突厥人的cosplay,暗中邀请一班突厥混混入宫,在东宫穿上突厥人的服装,头上梳着奇异的发型,假扮突厥人士,在东宫的草地上搭帐篷,每日杀猪宰牛,假装是在草原上生活,过起了游牧民族的生活。

不仅如此,他还自己扮演战死的可汗,让那些突厥混混骑马围绕在自己周围转圈号丧。

这种荒唐的行为当然不可能瞒过唐太宗,唐太宗并没有处罚李承乾,而是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儒去规劝太子的行为,怎料太子知道了太宗的意图,并不接受太宗的好意,反而抗表奏闻。

太宗对太子依旧没有处罚,却处罚了那个泄露了太宗意图的大儒,流放驩州。

可见太宗对嫡长子的溺爱已经到了不分是非对错的地步。

第三,李承乾谋逆,打破了唐太宗的底线,彻底沦为弃子。

尽管唐太宗并没有对李承乾的荒唐行为进行处罚,也没有流露出易储的想法,但是李承乾似乎隐隐对自己的储君之位感到担忧。

但是,他并不是为此洗心革面重获太宗的喜爱,反而是密谋杀弟弑父。

当时同样为父亲宠爱的是李承乾的亲弟弟李泰,长孙皇后的第二子,李泰本身才能不输李承乾,何况两人的地位相当,都是嫡子,且李泰更加懂得讨唐太宗的欢心。

眼看李泰的宠爱日盛,李承乾开始坐不住了。

他师徒暗杀李泰,计划失败后,竟然联合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打算强行起兵逼宫。

事情败露,李元昌赐令自尽,杜荷、侯君集等人尽皆伏诛,唯独主犯李承乾只被废为庶人。

由此可见,唐太宗一生都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连李承乾想要自己的性命他都能够原谅他,甚至为了保存他的性命,绞尽脑汁选择储君的人选。

为了同时保住三个儿子的性命,他选择年幼且能力较为普通的三子李治为储君,只因为看重李治的宽厚仁慈。

结语:

李承乾前半生是按照储君的模板来成长的,史书介绍他说——丰姿岐嶷,仁孝纯深,聪明仁爱。

前半生尊敬师长,勤勉好学,友爱弟妹,为父亲分忧,为国家尽心,众望所归之下,他不堪重负,在弟弟李泰的加压下,终究还是走了歪路,沦为庶人。

唐太宗虽然是天下人敬服的“天可汗”,但为了三个儿子,他也是穷尽心血,却依旧无法做到两全。

一个成功的帝王,却无法教育出同样优秀杰出儿子,这是他一生的遗憾和悲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