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息公开     政策法规     编制管理     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     机关建设     学习交流  
·关于印发《2017年度济南市槐荫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槐荫区建筑建材管理处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 ·济南市槐荫区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拟申请注销登记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交流
“云端”上的机构编制
来源:政务和公益机构域名注册管理中心网   日期:2016-04-06   浏览量:

 

 “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催生政府管理革命、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因此,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思考“互联网+”战略下的机构编制工作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
  一、“互联网+”战略下机构编制工作的机遇
  从2012年互联网圈内的一种理念探索,到201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总理发言和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到今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互联网+”已经从企业理论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单一的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扩散、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文化堕距”理论①,实施“互联网+”战略,对于党委、政府来说,不仅意味高科技项目的实施,更意味着自身运作机制的调整、治理理念的创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务审批流程的再造,而这套“组合拳”如何打?由谁来打?无疑是实施“互联网+”战略面临的首要问题,当然这个“拳手”也必须要与“互联网+”战略具有的跨界融合、创新驱动、结构重塑、开放透明等特点相契合。而机构编制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职能转变、优化服务供给、促进社会公平的工作要求恰好与“互联网+”战略是高度重合的,这也为我们用“互联网+”指导机构编制工作,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机构编制业务的深度融合,推进机构编制工作由“信息化”向“智慧化”转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互联网+”战略对机构编制工作的挑战
  (一)新与旧:“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与政策法规的因循守旧。互联网诞生于创新,也一直在自我创新,从互联网升级为“互联网+”后,创新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传统的行业。以出租车行业为例,政府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改革出租车行业,但收效甚微。而Uber、滴滴快滴等几个充满“互联网+”思维的app却很快的打破了出租车行业的垄断并获得市场和群众的认可。但大众认可的背后却与传统的监管摩擦不断,“互联网+传统行业”是新鲜事物,管理部门现行的政策法规是针对传统行业的,还用原来的条条框框去规范“互联网+”,难免不适应。
  (二)简与繁:组织架构扁平化与传统金字塔管理的冲突。互联网从诞生之初就是去中心化的,它的快速增长也取决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甚至出现了“Holacracy”(合弄制)②等新型组织架构并在Zappos等公司成功付诸实践。而我们采取的是核心集权、层级管理的类金字塔模型的组织架构,如何在“互联网+”模式下平衡取舍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三)快与慢:互联网变革的高速度与体制内执行力的低效率。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曾说:“中国的互联网正在加速淘汰中国的传统产业,这是一个可怕的趋势”。当淘宝、京东超越传统百货,当支付宝、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冲击传统金融,当微博、微信逐步淘汰传统纸媒,当我们都习惯通过各种手机app获取服务,这个趋势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你我。如果我们还以级级开会动员、层层部署落实、件件工作汇报的方式去应对,无疑我们就是下一个淘汰的对象。
  (四)放与控:跨界融合与行业壁垒。当前,我们的行业管理是各司其职,各事其政,面对“互联网+”的融合互联,在审批上往往相互扯皮推诿,以至于错失发展机遇。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均在开曼群岛注册,与此同时,“BAT”的大股东名单,清一色的是国际投行,“BAT”更无一家在内地上市。面对“互联网+”,我们不仅仅是要简政放权,更要解决审批中 “不匹配”、“不联动”、“有空白”的阻碍。
  (五)多与少: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与财拨人员限制的困局。当下,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的情况依然严峻,虽然政府作出了改变,采取购买服务,成立公共服务中心,把以往分散式服务变为集中式柜台服务等举措,但面对群众需要的精细的、有针对性的、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远远不够,随着新一届政府对财拨人员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靠内部挖潜来满足公益服务的缺口无疑是“望梅止渴”,迫切需要一场新的变革来改变公共服务滞后的现状。
  (六)进与退:改革需求日益高涨与改革推进日益困难的矛盾。李克强总理讲:“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之所以要自我革命,是因为传统那一套行政管理、社会治理、行政决策方式已经滞后,迫切需要通过改革来注入新的活力,“改革与危机赛跑”并不是危言耸听。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把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列为开门第一件大事,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来推进改革进程,而“互联网+”可以为改革提供突破口和载体平台。
  三、对策思考
  (一)树立“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战略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工作中难免会困惑,甚至不知从何处抓起,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习惯,要实现“互联网+”战略下机构编制工作新变化,就要从树立机构编制工作的“互联网+”思维着手,直面自身的“本领恐慌”,了解“互联网+”新模式、学习“互联网+”新技术,在领导意识、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上经历由内而外的蜕变。一是要有“大数据”思维。在“互联网+”的时代,人脑无法理解的复杂情况,大数据可以解读其中的含义;过去难以掌握的未知因素,大数据可以给出精准的预测;大数据还能帮我们克服以往依赖直觉和经验,拍脑袋决策的习惯。养成相信数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的思维刻不容缓。二是要有“云计算”思维。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云计算的普及,计算、数据、网络资源就像现在的水、电、气一样方便快捷,打开“笼头”、插上“插头”就能使用。这种便捷的背后实际上是多渠道数据采集和综合协调、快速处理的结果。在机构编制工作中,如何多渠道收集机构编制数据,如何更便捷高效的访问、保管、应用、盘活机构编制资源,使其为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发挥最大效能,这就是我们应当具备的“云计算”思维。三是要有“互联互通”的思维。要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个人能力再强也只是一个“点”,只有融入“网”里面才能发挥“点”的最大价值,要学会通过共享、整合、精细化协作的方式开展工作。
  (二)搭建“互联网+”平台。一是构建两个中心。即“机构编制大数据中心”和“机构编制云计算中心”。在“机构编制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中,可以利用当前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为基础,扩充实名制数据库的采样范围,加快实名制系统和党员管理、公务员及事业人员管理、财政预算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新增机构编制文件档案库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数据库,收录历年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机构编制相关文件及各年度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评数据;在“机构编制云计算中心”建设中,可以通过自主建设、利用政府云计算资源与购买计算量的方式组合构建,由本地超算中心、云储存中心和云运算中心组成。通过云计算的高效率,实现对机构编制大数据的高效分析利用。二是组建“机构编制云”。通过“机构编制大数据中心”和“机构编制云计算中心”与政府各类云平台的互联互通,整合管理、监督、服务和决策辅助等应用,我们就构建了一个本地的机构编制云平台,而利用互联网将中央,各省、市的机构编制云平台互联互通后,“机构编制云”就初具规模, 构成了“天上有云(云平台)、地上有网(互联网)、中间有数(大数据)”的 “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模式。
  (三)丰富“互联网+”应用。一是实现机构编制工作“智慧化”。在“互联网+”机构编制管理模式下,机构编制工作将逐步向监管实时化、服务科学化、辅助决策智慧化转变,人人都是机构编制的“数据维护者”、“绩效考评者”、“服务提供者”。当一名新录用事业人员需要办理上编手续时,他只需要拿出手机打开机构编制app或登录机构编制的web网站扫描工作聘用文件上面的二维码,“机构编制云”会自动从公安信息库和考生数据库获得他的基本信息并录入实名制数据库,自动建立他的机构编制档案并实时动态追踪。当一位居民因身体不适到医院看病,感觉当天医院病人太多、排队太长,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消息,这条消息会被“机构编制云”检索收集作为以后医院绩效评估和编制动态增减的依据。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年度公示时,“机构编制云”会评估日常收集到关于该单位的评论,结合实地核查情况作出绩效考评意见供工作人员参考。办理完业务后该事业人员对受理业务的工作人员作出了满意的评价,该评价会被“机构编制云”收录并作为科室和个人工作绩效的依据。当一名编办工作人员受理了某单位的增加编制请求,“机构编制云”会同时提交该单位历史沿革数据、编制增减数据和周边市(州)该单位编制数据,并根据近年该单位绩效情况结合编制标准给出建议,在形成决策后会自动跟踪决策执行情况并实时反馈。日常工作中“机构编制云”会实时检索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和知名网站、论坛对于机构编制方面的热点评论,结合机构编制动态分布情况,预测出当前工作要点,并针对地域差异提出建议方案供参考。二是优化体制机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首先完善机构保障。在“互联网+”时期,随着数据重要性的增强,具备生产、收集数据、解释数据相关职责部门的地位将大为提升,在机构改革和调整的过程中机构编制资源应当适当向这些部门倾斜。同时,在发改、信息、统计等直接涉及“互联网+”业务的部门,可以采取设置总数据师或总信息师等职位,聘任数据科学家担任顾问的方式提升政府部门数据处理能力。其次是破除“信息孤岛”。从体制机制上改变当前部门与部门之间数据和信息相对孤立、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现状,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基础上推动跨体系、跨平台、跨数据结构的政府综合信息处理平台建设,推进“服务标准化”和“一张表工程” ③,打破条块分割格局,促进政府内各部门之间、层级政府之间、横向行政区之间以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密切又顺畅的协调与合作,降低政府管理、协作成本,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最后是优化决策机制。“谁来呼唤炮火,应该让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决策。”④“互联网+”背景下通过“扩权强镇”等举措推动职能下延、力量下沉、服务下移,让基层一线“听得见炮火的人”有更多的决策权;通过“基础设施检测数据资源管理云”、“公众民情采集云”、“公共安全数据云”、“资源统筹与经济检测数据云”等平台为管理者提供一线的情况,让“司令部听得见炮火声”,克服决策盲区,实现高效指挥、全面协调和周密控制。三是推动公共服务创新。通过“互联网+”模式下多渠道的“云平台”快速收集、分析、跟踪、处理数据,实现公共服务的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开放信息透明和共享,促进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交融,吸引公民和企业以众筹、众包等模式参与公共服务,减少公共服务对机构编制的依托,提高公共服务提供的效率;依托“互联网+”平台,通过web网站、手机app、微信、微博、自助终端等方式多方面受理公共服务业务,实现公共服务全天候化;通过政务辅助决策系统,提高公益服务的准确率,缩减政务成本;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人口细分和政策定制,满足公民多元化的个性服务需求,实现公共服务精细化;通过公共服务的绩效评估及服务的持续跟踪和反馈,为事业单位分类、公益机构设立提供科学依据,引导公共部门内部和外部的创新。
 

 
地址:济南市槐荫区经十路29851号 邮编:250117 联系电话:0531-87589174
ICP备案号:10200544 联系邮箱:dzzwzx@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