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和「切除」只有一字之差,但英文完全不同,並且由於牽涉到健保局的申報及病歷的誠實記載,醫師開立診斷文件時不能含糊,必須分得很清楚。有些保險公司只給付「息肉切除」,而不給付「息肉切片」;有些保險公司兩者都給付,建議您申請診斷書前務必向公司與業務詢問清楚,別以為醫師在為難您喔!
4. 大腸息肉切除有什麼風險?
常見的息肉切除併發症有兩種:出血與大腸穿孔。
傷口難免會流血,因此所謂出血是指需要當場治療或到急診甚至住院留關的情況。對於一公分以下的息肉,出血的風險大約2%左右,但對於更大或某些特殊形態的息肉,出血機率會增加。
大腸穿孔是更嚴重的併發症,有時甚至要緊急手術,所幸在有經驗的醫師小心操作下,發生大腸穿孔的機率低於千分之一;隨著內視鏡技巧進步,內視鏡醫師發現傷口較深可以直接用止血夾關住避免出血或穿孔,現代的息肉切除已經是相當安全成熟的治療。
對成熟的內視鏡醫師來說,切完當下即使流血較多也能夠利用各種方式止血。比較麻煩的是偶而會遇見延遲性出血,雖然發生的機會不高,但切除後的幾個小時甚至一兩周都可能發生,患者往往必須因此跑急診或住院,對醫病雙方都是很大的壓力。
延遲性出血的原因可能是患者用力導致傷口破裂,也可能是電燒後表面的死皮脫落,血管露出表面所導致;目前防止延遲出血最好的方式是對於高風險的傷口,預防性用止血夾關住(切息肉時健保不給付,須要自費),隨著傷口慢慢癒合,一周之後夾子會自行掉落排出,不必擔心它留在體內。
5. 大腸息肉切除後要注意什麼?
一般而言,如果單純「切片」,傷口較小,通常很少會有什麼狀況。至於「息肉切除」因為傷口較大,要注意的事情較多。最重要的應該是三到七天內不要劇烈運動以及提重物,避免腹壓上升使傷口破裂出血;如果傷口較大,您的醫師與護理師可能還會指示您先清流質飲食一、兩天,以防短時間內再度出血,可以隨時展開內視鏡止血。
至於搭飛機的部分,建議至少要休息 24小時等腸內氣體完全吸收較保險,這也是航空醫學會的建議。實務上許多單位會衛教「一週」不要搭飛機,理由是跟搭飛機會提行李(重物!),以及萬一運氣不好在飛機上發生延遲出血,肯定相當困擾。
延伸閱讀
1. 多久做一次大腸鏡,才算剛剛好?
2. 糞便潛血檢查陽性,重做一次行不行?